HEALTH EDUCATION 衛教須知

守護您的泌尿健康,堅持隱私與專業,陪伴各年齡層,提供安心細緻照護。

2025.04.13

泌尿健康 - 泌尿道感染

泌尿道感染

泌尿道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, UTI)是指細菌進入泌尿系統(包含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和尿道)後引發的感染。

 

女性因尿道較短,發生機率較男性高,但任何年齡和性別的人都有可能罹患。

一、常見症狀

泌尿道感染的症狀,依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,常見的症狀包括:

1、下泌尿道感染(膀胱炎、尿道炎)

⭢排尿時灼熱感、刺痛感。

⭢頻尿、急尿(常有尿意但尿量不多)。

⭢尿液異味濃烈或混濁。

⭢下腹部或恥骨上方悶痛。

⭢尿液中可能帶有血絲。


2、上泌尿道感染(腎盂腎炎)

⭢腰部或側腹部疼痛。

⭢發燒、發冷、畏寒。

⭢噁心、嘔吐。

嚴重時可能導致敗血症,需立即就醫。

二、泌尿道感染的常見原因

1. 細菌感染: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,通常從腸道進入尿道引發感染。

2. 女性生理解剖特性:女性尿道較短,細菌較易進入膀胱。

3. 憋尿習慣:長時間憋尿會使細菌繁殖,增加感染風險。

4. 性生活:性行為可能增加細菌進入尿道的機會,尤其是女性。

 

5. 衛生習慣不當:如如廁後擦拭方向錯誤(應從前往後擦拭),可能會將細菌帶入尿道。

6. 免疫力低下:糖尿病患者、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,感染風險較高。

7. 尿路結構異常:如膀胱輸尿管逆流、前列腺肥大,可能導致尿液滯留,使細菌容易滋生。

8. 使用導尿管:住院或長期臥床病人因導尿管使用,感染風險較高。


三、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?

1. 養成良好排尿習慣

⭢多喝水(每日建議攝取 2000-3000 毫升水分)。

⭢不憋尿,養成規律排尿的習慣。

⭢性行為後儘快排尿,降低細菌感染機率。

2. 維持良好衛生習慣

⭢如廁後應由前往後擦拭,避免細菌進入尿道。

⭢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陰部清潔劑或香味衛生用品。

⭢穿著透氣的棉質內褲,避免過於緊身的衣物。

3. 調整飲食

⭢多攝取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(如柑橘類水果),有助於降低尿液酸鹼值,抑制細菌生長。

⭢避免過量攝取含糖飲料及酒精,以免增加感染風險。

4. 注意特定族群保健

女性

經常感染者可考慮使用蔓越莓萃取物,可能有助於降低細菌附著於泌尿道的機率。

 

另外甘露醣是一種簡單的糖類,也是一個選擇,可以附著在泌尿道壁上,阻止細菌黏附著在泌尿道的組織上,補充到一定量的甘露糖會正常由尿液排出,也會降低反覆感染的頻率

 

男性

若有前列腺肥大,應定期檢查並保持良好排尿習慣長者或住院病人:長期使用導尿管者應注意清潔,並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適時更換導尿管。

四、泌尿道感染的治療

藥物治療: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,應遵醫囑服用完整療程,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。

症狀緩解方法:可多喝水、適量休息、避免刺激性食物(如咖啡、酒精、辛辣食物)。

嚴重感染:若出現高燒、腰痛、血尿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,以防併發腎盂腎炎或敗血症。

泌尿道感染雖然常見,但透過良好的衛生習慣、充足水分攝取及適當飲食調整,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。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病情惡化,影響生活品質。

※實際狀況因人而異,請諮詢專科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