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EATMENT PROGRAM 治療項目

守護您的泌尿健康,堅持隱私與專業,陪伴各年齡層,提供安心細緻照護。

泌尿問題 - 尿失禁

尿失禁

尿失禁是常見的健康問題,影響生活品質,孕婦懷孕及生產後中老年人、骨盆腔相關手術後、慢性疾病及某些患者較常發生傳統手術恢復慢,現今多採用新型治療如磁波椅和微創手術,如尿道懸吊術、尿道水凝膠充填系統,傷口小、恢復快。不同原因的尿失禁,治療方式也會不同。因此,弄清楚自己是哪種類型尿失禁很重要。

5 種常見尿失禁種類

1. 壓力性尿失禁(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, SUI
由於腹內壓增加導致尿液不自主滲漏,常見於產後女性、更年期婦女、肥胖者咳嗽、大笑、打噴嚏、運動或提重物時易發生漏尿。主要原因:骨盆底肌肉或尿道括約肌鬆弛。

2. 急迫性尿失禁(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, UUI)
突然強烈的尿意,來不及上廁所就發生漏尿,可能與膀胱過動症(Overactive Bladder, OAB)有關,常見於老年人、神經系統疾病患者(如帕金森氏症、中風)。

3. 混合性尿失禁(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, MUI)
同時具備壓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特徵。例如,在大笑或運動時漏尿(壓力性),同時也有強烈尿意無法忍住(急迫性)。

4. 溢流性尿失禁(Overflow Urinary Incontinence)
由於膀胱無法完全排空,導致尿液溢出。典型症狀:頻尿、尿流細小、排尿困難、殘尿感,可能與前列腺肥大、糖尿病神經病變、神經損傷等有關。

5. 功能性尿失禁(Functional Urinary Incontinence)
不是由於膀胱或尿道問題,而是由於行動不便、認知障礙等因素無法及時如廁。常見於中風、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病等患者

尿失禁病史自我評量表

𝗤 經常在咳嗽、打噴嚏、走路、跑步或大聲笑的時後,會產生漏尿的情況。
𝗤 白天、正常作息的時候頻尿,而且上廁所的次數多過於 8 次。
𝗤 晚上睡到一半需要起來排尿,且次數多到已影響睡眠品質。
𝗤 經常在坐下、站立或躺下要起來的瞬間產生漏尿的情形。
𝗤 突然急著的想要上廁所,且還沒抵達廁所就忍不住尿出來。
𝗤 每當有壓力、緊張和匆忙的時候,就會有急尿的感覺,且覺得如果不馬上去上廁所,就會漏尿。
𝗤 解尿、上廁所有困難,需要用力才能上出來。
𝗤 總是覺得沒尿乾淨,還有餘尿及想上廁所的感覺。
𝗤 懷孕生產之後,引發尿失禁症狀或更加嚴重。
𝗤 更年期停經之後,尿失禁症狀加劇。
𝗤 聽見水聲、看見流水就會不由自主的漏尿。
𝗤 常常因為漏尿而需要使用棉墊和尿布。

一個月出現至少一次以上的漏尿就是有尿失禁 ; 一週出現一次以上的漏尿就需要就醫,依嚴重程度概略可將尿失禁分為4級:

★ 第1級(輕度):咳嗽、提重物、跳躍時會漏尿。
★ 第2級(中度):打噴嚏、大笑、跑步或快走、爬樓梯、拖地時漏尿。
★ 第3級(重度):走路、做家事(如掃地、洗碗)、改變姿勢時會漏。
★ 第4級(極重度):休息時也會漏,例如在床上翻身時會漏。

漏尿(尿失禁)的治療方式根據成因與嚴重程度有所不同,以下是常見的治療選擇:
1、手術治療(適用於中重度症狀以上或長期尿失禁患者)



2. 藥物治療(適用於急迫性尿失禁或神經性尿失禁)

提供抗膽鹼藥物(如 Oxybutynin、Solifenacin)降低膀胱過度活躍,減少頻尿與尿急,但此種方式可能引起口乾、便秘等副作用。 β3 受體促進劑(如 Mirabegron)可放鬆膀胱肌肉,增加膀胱容量,適合不適應抗膽鹼藥物的患者。

3. 物理治療與輔助設備 (磁波椅)
磁刺激可以控制磁場內的神經和肌肉,使括約肌肉收縮、逼尿肌放鬆,可以被動刺激骨盆底肌肉的收縮達到治療效果 這項治療很少造成不適,也不用除去衣物,只需舒適的坐在椅子上即可 
 

4. 生活調整與訓練(適合輕度患者)

骨盆底肌訓練(凱格爾運動)幫助強化控制排尿的肌肉,改善壓力性尿失禁
方法:每天練習 3-4 組,每組收縮 10 次,每次維持 5-10 秒的膀胱訓練訓練按時排尿(每 2-3 小時),避免突然尿急。適用於急迫性尿失禁, 控制飲食與水分攝取,減少咖啡因、酒精、碳酸飲料(會刺激膀胱),避免大量飲水後憋尿。體重過重會增加膀胱壓力,減重可有效減少漏尿情況。

5. 尿失禁的心理與社交調適

尋求專業醫師協助,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的尿失禁,選擇合適的護墊或防水內褲,減少外出時的不安感,調整生活習慣,如減少夜間飲水、固定如廁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