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疝氣是指腹腔內的器官,因為腹壁肌肉、筋膜破損而位移,造成身體外觀有凸出腫塊的情況,通常疝氣位移的器官以腸子或網膜離開腹腔的情況為主。
✎ 造成疝氣的原因
1. 腹壁先天薄弱,或有未閉合孔隙,使內臟或脂肪容易凸出。
2. 長期腹壓升高,是最常見造成疝氣的後天因素,包括經常便秘、慢性咳嗽症狀、懷孕、肥胖、攝護腺肥大及提重物等容易過度用力的情形,都可能導致腹壓升高。
3. 年紀增加,肌肉締結組織強度減弱,是造成老年人發生腹股溝疝氣的常見原因。
✎ 疝氣的種類
1. 腹股溝疝氣:最常見的疝氣類型,好發於男性。
2. 臍疝:常見於新生兒或孕婦及肥胖族群。
3. 切口疝:經腹部手術後,傷口癒合不良,腹壁無法恢復強度。
4. 股疝:發生在大腿根部、股溝附近,較常見於女性。
5. 食道裂孔疝氣:胃的一部份經橫膈膜進入胸腔,可能造成心臟壓迫,常見於老人。
6. 其他種類:腹壁疝、閉孔疝、腰疝、會陰疝等其他部位的疝氣,相對較為少見。
★ 腹股溝疝氣的治療—微創手術
目前治療腹股溝疝氣的方式以手術為主,其中微創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因為傷口小、恢復快,是目前主流。醫師會將突出的器官推回原位,並在腹壁薄弱處鋪設人工網膜來強化組織、預防復發。
手術流程:
① 術前準備與麻醉:手術前,醫師會安排相關身體及抽血檢查,以確認疝氣的位置與大小。患者需空腹六至八小時,並接受靜脈及局部麻醉,確保在手術過程中無不適感。
② 疝氣囊切除及腹壁缺口評估:醫師將突出於腹壁外的腸道或脂肪組織推回腹腔原位,並詳細檢查疝氣孔洞及周圍組織狀況。
③ 放置人工網膜:在疝氣缺口處鋪設一片人工網膜(常為聚丙烯材質),以補強腹壁薄弱點,預防未來再次突出。
④ 關閉傷口與術後觀察:確認手術完成後,並關閉傷口。傷口通常只需少量縫合或使用組織凝膠黏合。患者會被送至恢復室觀察,等麻醉退去後返家休息。
※實際狀況因人而異,請諮詢專科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