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在如廁時發現尿液突然變紅,甚至呈現茶褐色?這就是醫學上常見的「血尿」,究竟血尿有哪些種類?突然血尿原因又可能是什麼?本文將帶你了解相關原因與正確就醫檢查方式!
一、血尿也有分不同種類?4 大分類一次掌握
血尿是指「尿液中混有紅血球」,依不同特徵可以分為以下幾種:
(一)可見程度
- 肉眼血尿:尿液顏色明顯改變,呈粉紅、紅色或茶褐色,有時伴隨血絲或血塊。常見於泌尿道感染、結石或腫瘤。
- 鏡下血尿:外觀看似正常,但在尿液檢查中透過顯微鏡可看到紅血球,可能與腎炎、泌尿道感染或腎小球疾病有關。
(二)是否伴隨疼痛
- 疼痛性血尿:多合併下腹痛、腰痛或排尿灼熱感,常見於結石或感染。
- 無痛性血尿:沒有不適卻出現血尿,需高度懷疑泌尿道腫瘤等。
(三)血尿出現時機
- 初段血尿:排尿一開始就出現,常見於尿道出血。
- 末段血尿:排尿接近結束才出現,可能與膀胱頸或後尿道病變相關。
- 全段性血尿:整段排尿過程都有血尿,通常與腎臟,輸尿管或著膀胱出血有關。
(四)血塊形態(臨床參考)
- 絲狀血塊:多來自腎臟或輸尿管出血。
- 塊狀血塊:多見於膀胱或攝護腺病變。
不論是哪一種類型,血尿都代表泌尿系統出現異常,需要醫師檢查才能確認原因。
二、突然血尿的 7 大常見原因
突然出現血尿的原因相當多,以下為臨床上最常見的情況:
- 泌尿道感染:如膀胱炎、腎盂腎炎,除了血尿,還常伴隨頻尿、排尿灼熱或下腹痛。
- 尿路結石:結石摩擦尿路黏膜導致出血,典型症狀是突發性劇烈腰痛或下腹絞痛。
- 攝護腺肥大:常見於中老年男性,會造成排尿困難、夜尿頻繁與血尿。
- 泌尿道腫瘤:如膀胱癌、腎細胞癌、輸尿管癌,尤其是「無痛性血尿」更需警覺。
- 劇烈運動:長跑或高強度運動後,腎臟血流改變導致短暫血尿,通常休息後會改善。
- 腎臟疾病:如腎炎、腎小球病變,可能同時伴隨蛋白尿、水腫或高血壓。
- 血液或免疫異常:如血小板不足、凝血功能障礙或自體免疫性血管炎等。
三、血尿背後的警訊:可能代表哪些疾病?
血尿雖然只是尿液顏色的改變,但往往隱含著不同年齡層或族群的健康警訊,不容忽視:
- 年輕女性:最常見的原因是膀胱炎,尿道炎或著腎盂腎炎,通常伴隨頻尿、排尿灼熱、下腹痛或腰痛。若反覆感染,需進一步檢查泌尿道是否有結構異常。
- 中壯年族群:此年齡層的血尿多與尿路結石相關,結石摩擦尿路造成黏膜出血,典型症狀是突發性劇烈腰痛或下腹絞痛,有時還會伴隨血塊。
- 50 歲以上族群:這個族群若出現無痛性血尿,需高度懷疑泌尿道腫瘤,例如膀胱癌、腎細胞癌或輸尿管癌,特別是抽菸族群或有化學暴露史,更應警覺。
- 伴隨蛋白尿或水腫:若血尿同時合併蛋白尿、高血壓或下肢浮腫,則要考慮腎炎、腎小球病變或其他慢性腎臟疾病,這類情況往往需要腎臟科進一步檢查。
- 其他可能性:血液疾病、免疫疾病也可能以血尿作為早期症狀,雖然少見但不可忽略。
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無痛性血尿常是泌尿道腫瘤的早期徵兆,即使沒有其他不適,也應立即就醫檢查,才能避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四、出現血尿該看哪一科?專業醫師教你這樣判斷!
出現血尿時,就醫選擇與診斷方式如下:
- 泌尿科:建議第一時間先掛泌尿科,由醫師透過病史詢問、理學檢查與初步影像學檢查,釐清出血來源。
- 腎臟科:若血尿合併蛋白尿、水腫或腎功能異常,醫師可能會轉診至腎臟科。
- 急診:若血尿量大、伴隨血塊堵塞導致排尿困難,或有頭暈、血壓下降等狀況,需立即送急診處理。
常見檢查方式包括:
- 尿液檢查:檢驗是否有紅血球、感染或蛋白尿。
- 影像學檢查:腹部X光及超音波、電腦斷層,用來判斷結石或腫瘤。
- 膀胱鏡檢查:能直接觀察膀胱與尿道,是診斷腫瘤的重要方式。
- 血液檢查:評估腎功能與凝血功能,排除血液或免疫相關問題。
五、突然血尿怎麼辦?大象泌尿科給你最安全的建議
血尿不論是肉眼可見,或僅在健康檢查中被發現,都不應掉以輕心,它可能只是感染或結石,但也可能代表腫瘤或腎臟疾病的警訊,若你或家人近期出現血尿,建議不要拖延,而是及早就醫,由專業泌尿科醫師透過完整檢查與診斷,幫助釐清真正原因並制定治療計畫,大象泌尿科提供專業與安心的醫療服務,協助你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正確的處置,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立即預約大象泌尿科診所,提供最合適的治療建議。
👉 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