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LTH EDUCATION 衛教須知

守護您的泌尿健康,堅持隱私與專業,陪伴各年齡層,提供安心細緻照護。

2025.04.06

結石問題 - 結石問題

結石問題

尿路結石是指在泌尿系統(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)內的結石,當結石阻塞尿路或移動時,可能會引起劇烈疼痛和其他不適。

 

尿路結石的形成與飲食、生活習慣、遺傳因素等有關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尿路感染或腎臟功能受損 

 

一、常見症狀

尿路結石的症狀取決於結石的大小、位置及是否造成阻塞,主要包括:

 

1. 劇烈腰腹部疼痛(腎絞痛):疼痛可能呈現陣發性,並向後腰、腹部或鼠蹊部放射

2. 血尿:尿液呈現粉紅色、紅色或茶色,可能是結石刮傷尿路所致

 

3. 頻尿、尿急、排尿困難:特別是膀胱或尿道結石

4. 噁心、嘔吐:可能伴隨腸胃不適

5. 發燒、畏寒:若合併感染,可能出現全身發炎反應

隨著結石位置的不同,症狀也有些許差異:

腎結石:通常沒有症狀。僅有輕微腰部脹痛與偶爾血尿,因此當尿液反覆檢查都出現血尿時,一定要積極檢查去排除結石的可能。

 

輸尿管結石:由於輸尿管直徑大約0.5cm,一旦結石卡住,會劇烈絞痛,疼痛的位置會因為結石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,腹股溝、後腰、女性會陰部、下腹部、陰囊處等都有可能,且有可能出現明顯的血尿。

 

膀胱結石:患者會有頻尿、排尿痛或排尿困難。尿液檢查有程度不同的血尿或膿尿

 

尿道結石:尿道結石的症狀有排尿不順、尿流變細、成滴狀的排尿及尿道疼痛等,甚至尿不出來。尿液中也會有程度不同的血尿或膿尿。

 

二、尿路結石的成因

☑︎脫水:天氣熱出汗多,一旦水分補充不又缺乏足夠的水分攝取會使尿液變得濃縮,促使結晶和結石的形成。

 

☑︎飲食習慣:飲食太精緻、太鹹或含鈣量過高,嗜食豆類製品、菠菜等蔬菜或動物內臟、海鮮類攝取過多可能會增加結石的風險。

 

另外,高鈣、高草酸、高蛋白飲食:如乳製品、菠菜、堅果、紅肉等,可能增加結石風險。

 

☑︎遺傳因素:如果家族中有尿路結石或患有先天性尿路畸形的病史,患病的風險會增加。

☑︎尿液的pH值過酸或過鹼的尿液會促使不同類型的結石形成。

 

☑︎某些疾病或藥物服用過量的鈣或維生素D,易促使鈣吸收;而過量的維生素C攝取會造成草酸鈣結石,疾病則像是代謝異常、尿液感染、肥胖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結石的形成。

三、如何預防尿路結石?

1、增加水分攝取

每日建議飲水量至少2-3公升,以保持尿液稀釋(顏色應為淡黃色)。

▸天氣炎熱或流汗多時,應額外補充水分。

 

2、飲食調整

適量攝取鈣:不應過度限制鈣質攝取,但應避免高草酸食物(如菠菜、堅果、巧克力)與高鈣食物同時食用。

 

減少草酸攝取:如避免過量攝取菠菜、甜菜、堅果、巧克力、紅茶等。

降低高鹽飲食:過多的鈉(鹽分)會增加尿鈣濃度,促進結石形成。

 

減少動物性蛋白質攝取:紅肉、內臟、海鮮等含高量嘌呤,可能增加尿酸結石風險。

多攝取檸檬酸柑橘類水果(如檸檬、柳橙)有助於預防結石形成。

 

3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

▸避免長時間憋尿,減少尿液滯留的機會。

▸多運動,減少體內鈣質過度排放到尿液中。

▸控制體重,避免肥胖引起代謝異常。

 

 

四、尿路結石的治療方式

治療方式取決於結石大小、位置及症狀嚴重程度,包括:

 

多喝水、觀察排出:對於小於5mm的結石,醫師通常會建議多喝水並觀察是否能自然排出。

 

② 藥物治療:可使用止痛藥、抗痙攣劑緩解症狀。

體外震波碎石術(ESWL):利用震波擊碎結石,使其變小後隨尿液排出,適用於較小的結石。

 

③ 體外震波碎石術(ESWL):利用震波擊碎結石,使其變小後隨尿液排出,適用於較小的結石。

 

④ (硬式/軟式)輸尿管鏡碎石術(URSL/RIRS):經尿道進入輸尿管或腎臟,利用雷射擊碎結石。

 

⑤ 經皮腎造口取石術(PCNL):對於較大或複雜的腎結石,可能需要透過皮膚穿刺進入腎臟取出結石。

 

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,但透過良好的飲水習慣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,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有效減少發作的機會。

 

若出現劇烈腰腹疼痛、血尿或排尿異常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影響腎臟功能或引發其他併發症。